仪器设备

厦门大学是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厦门大学入选国家公布的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厦门大学化学学科是教育部一级重点学科,在“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学科建设中都得到了重点支持。实验室已建立小分子化学探针与光学成像平台、细胞培育及显微成像平台、超高灵敏流式检测平台、分子识别性能测试平台、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系统平台、纳米探针功能化修饰平台和基于联用技术的多维分离分析平台等多个研究平台。拥有国际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包括Leica SP-5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Leica ST-2多光子共聚焦显微镜、Nikon Eclipse 80i荧光显微镜、Nikon Ti荧光显微镜、Polygen 12通道高通量DNA/RNA合成仪、Dicorer SP 自动聚焦耦合单模微波合成系统、S-PULSE-HP 飞秒激光器、CS136X多肽合成仪、ULTIMATE-3000 纳升级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HP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制备级高效夜色相色谱仪、Sutter P-2000毛细管拉制仪、Bruker impact II 高分辨色谱-质谱分析仪、REFLEX III MALDI-TOF 质谱仪、Electrospray-Q电喷雾FT离子回旋共振串联质谱仪、Bruker Apex II X-射线单晶衍射仪、Beckman Coulter EPICS XL和FACSAria流式细胞仪、BioRad荧光定量PCR、BioRad蛋白质2D电泳仪、Varian 500 MHz和600 MHz超导核磁共振仪、LS-55和F-7000型荧光光谱仪、岛津LCMS-2020液相色谱-单四极杆质谱分析仪、PE NexIon 2000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色谱分析仪、BD FACS Aria III流式细胞分选仪、Bruker autoflex max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等。

近10年来,通过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学科的建设,依靠国家投入、省市共建及自筹资金等方式,实验室已拥有近8930万元的固定资产,其中单件价值10万元以上的较大型和大型仪器设备总计110余台,价值6890余万元。这些研究设备涉及分析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覆盖范围广,为开展高性能光学探针的合成及其在蛋白功能的高分辨成像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仪器平台。

创新分析仪器的研制在重点实验室有着悠久的历史。实验室自行研制新型光谱/质谱仪器或重要部件,构建相关装置,在高、精、尖创新分析仪器研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研究成果获多项专利及奖励,带动了实验室的新发展。 

以下为部分大型仪器设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