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实验室简介
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谱学分析与仪器”为核心,系统地开展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和仪器创制。发现新原理、创建新的方法体系,催生新仪器研发和新技术集成,为新仪器新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解决与生命、环境、材料及能源等国家战略发展领域关系密切的重大分析科学问题。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谱质谱分析、分子识别与传感、微纳分析与成像和创新仪器与装置。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55名,由39位教授/研究员(其中37位为博士生导师)、16位副教授(其中8位为博士生导师)组成,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统评博导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高层次人才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厦门大学特聘教授6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实验室主任为江云宝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实验室副主任为王秋泉教授、杨朝勇教授和任斌教授。 近五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科研任务153项,项目经费2.10亿元;其中新增科研任务95项,项目经费1.31亿元。5年到账总经费1.21亿元。以自然科学基金委为主的国家、部级项目共7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计划1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4项、重大项目课题2项、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重点项目7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5项、面上项目27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等。实验室成员承担的纵向项目展现出多元化的层次结构,包含聚焦于国家战略科技需求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为目标的杰出青年项目、为后续重大研究计划打下基础的集成项目以及与实验室研究特色和发展方向紧密相关的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以实验室署名发表SCI论文390 篇,其中以固定人员为通讯作者的352篇 (占90%以上),包括IF > 10论文107篇,Science 1 篇,Nat. Nanotechnol. 1篇,Adv. Mater. 2篇,Accounts Chem. Res. 2篇,J. Am. Chem. Soc. 11篇,Angew. Chem. Int. Ed. 29篇,以及分析化学领域高水平国际期刊 Anal. Chem. 47篇等。编写中文专著4部、参编英文专著1部。参与制定行业规范1项、团体规范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8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授权国际专利1项 (美国) 。编写教材1部,参与教材建设项目1项。参与申请全国首个“化学测量学与技术”本科专业 (专业代码070306T) 并成功获批,同时积极参与教育部化学“101计划”。实验室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8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4)、福建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排名第1)、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5)、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2)、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排名第3)、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等(排名第1、3)。 在2007年成功举办世界级光谱分析峰会(“第35届国际光谱会议”)的基础上,实验室近年共主办国际/地区性学术会议12次、国内学术会议18次;252人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特邀/邀请报告。于2008年承办了“全国分析化学学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建设战略研讨会”、“2008年中日韩环境分析化学研讨会”、“第十二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2009年承办了“纳米电化学和谱学电化学国际研讨会”、“第九届全国发光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2010年承办了“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分析化学分会、环境化学分会、化学研究中的新仪器、新方法分会、化学生物学分会、化学教育分会;2011年承办了“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会议”和“第三届亚洲光谱会议”;2012年与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了“第四届亚太等离子体光谱化学冬季会议”;2013年承办了“第八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国际微化学与微系统学术会议”;2014年承办了“第三届等离激元光子学前沿国际会议”、“环境分析化学前沿研讨会”、“亚洲三国核酸圆桌会议”和“Catalysis and Sensing for our Environment (CASE 2014)”研讨会;2015年承办了“第六届亚太地区冬季等离子体光谱化学国际会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分析化学杰青优青发展战略研讨会”;2016年承办了“全国环境纳米技术及生物效应学术研讨会”、“国际分析化学前沿研讨会暨第三届中美分析化学合作研讨会”和“纪念陈国珍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光谱分析学术研讨会”;2017年举办了“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分析化学双边交流研讨会”、“中-英-澳首届C3超分子化学论坛”、“第十六届全国稀土分析化学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报告会”和“第二届群马大学-厦门大学化学双边交流研讨会”;2018年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2021年举办了百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超分子化学嘉庚论坛”和“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分析科学前沿论坛”;2023年举办了“嘉庚科学仪器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厦门表面科学系列会议”;2024年承办了“第三届化学测量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和“第23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和第五届光谱年会暨黄本立院士百岁华诞学术研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