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中,酸碱可以说是最基本的一对名词了。很多物质会被不同的酸碱理论分为酸或者碱,而与之相关的化学反应也会使得周围的酸碱环境发生变化。通常,溶液的酸碱度我们会用一个数值来表示,这个值叫做pH值。有时候,物质所处溶液的酸碱度会对其本身乃至发生的反应有巨大影响,所以了解这一点也变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了解到这种变化呢?

就今天的的方法来看,pH计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是之前的传统方法中我们用的是什么呢?就是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会在特定的pH值下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起到了帮助我们确定pH值的作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吧!
一、酚酞

酚酞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酸碱指示剂,而更为常见的是它作为一种药的存在。我们在药店看到的果导片主要成分就是酚酞,而这种药的商品名“非诺呋他林”则来自这种物质的英文名。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所以一般的酚酞试液都是溶解了酚酞的乙醇。酚酞在pH值为8.2~10的范围内发生变色,颜色是从无色到红色(稀溶液则呈粉红色),如下图。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初中课本规定了pH值是不能小于0或大于14的,因此酚酞的变色只能呈现这一阶段。实际在高中学习了pH值的定义之后就会知道,pH值超过这一范围也很常见。所以就会涉及到酚酞的另两个变色范围:小于0时,颜色变为桔黄,大于14时,溶液再度回归无色。
二、石蕊

对于学化学的人来说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通过“酸”来想一个颜色的话,脑子里反应的第一个颜色是红色,而提到碱的时候则会想到蓝色。这一现象屡试不爽,至少有80%的人会中招。这么来看的话,石蕊便是这个现象最好的体现者了。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就是它的特性。

事实上,石蕊在真正科研项目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但是由于其显著的特性,因此常将其用于化学启蒙教学之中。毕竟,变色是最直观的化学反应之一嘛!
三、甲基红

虽然听上去很陌生,但甲基红实际上是一种很常用的指示剂。和酚酞一样,这种物质也是不溶于水的,所以它的溶液通常用乙醇配置。它的变色范围是从4.4~6.2,颜色是由红到黄。

除此以外,甲基红在生物学上还用于原生动物的活体染色。当然,由于染色是针对细胞的,因此使用这种物质的时候应当注意不要弄到身上,不然洗不掉的,只能等一轮新陈代谢完成后才能恢复初始的样子。
作者:凤舞九天 杨帆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