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氟化合物环境行为及健康效应视角探讨化学品的科学替代
戴家银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5年5月28日(星期三)16:00
地点:思明校区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翔安校区能源材料大楼3号楼会议室1、6(转播)
漳州校区生化主楼307教室(转播)
厦门大学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5年5月13日
报告人简介:
戴家银,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2021.1-),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2005.4-2020.12)。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0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5年)。目前任国际期刊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杂志副主编及Environmental Pollution杂志副主编。连续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主要从事新型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健康效应及绿色替代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2004年以来在Cell,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Molecular Cellular Proteom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等重要SCI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被引用6000多次。
报告摘要:
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环境中具有高的生物累积性和多种毒性效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PFOS,PFOA和PFHxS及其盐类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进行管控。为应对传统PFAS的使用限制,生产商研发了多种PFAS替代品,但部分PFAS替代品依旧存在多种环境健康问题,因此,开展新型PFAS筛查识别,为全面评估其对人群健康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报告重点介绍新型PFAS筛查识别和健康效应,最后介绍科学替代的重要性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