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微环境下的单细胞分析
李菲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时间:2024年4月13日(星期六)17:00
地点:思明校区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厦门大学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4年4月11日
报告人简介:
李菲,西安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本科、硕士、博士分别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英国华威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天普大学博士后,日本东北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方法与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交叉研究,包括细胞电化学分析和柔性即时检测技术研发与应用。参编中英文专著2本,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 Rev.、Nat. Commun.、Adv. Sci.、Nano Lett.、Chem. Sci.、Anal. Chem.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73篇,ESI高被引论文5篇,H因子41,授权专利12项。入选“2022年度教育部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2018年度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人选”和“2020年度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任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和《电化学》期刊编委会委员、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期刊青年编委、Electroanalysis期刊客座编辑。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和“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奖”等。

报告摘要:
体外构建细胞物理微环境模型、发展单细胞原位表征技术,研究与心脑血管和癌症相关物理微环境对细胞特性的影响,对探索疾病病理学和发展新型治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构建了模拟心肌纤维化、神经系统疾病、乳腺癌/肝癌不同发展阶段的细胞物理微环境体外模型,应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原位表征了心肌、神经元、小胶质、乳腺癌、肝癌细胞在不同基质刚度、温度、电刺激和力-化微环境下的活性、氧化还原状态、氧化应激水平、迁移行为、多药耐药蛋白活性、铁死亡过程等,结果证实力、热、电物理微环境对心肌细胞、乳腺癌、肝癌、神经小胶质细胞形态、迁移行为和生化特性等的影响,为研究物理微环境相关疾病病理学提供了单细胞原位表征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