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1日    浏览次数:

学术报告:卓颖教授(2024年4月13日,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智能核酸纳米器件用于DNA/RNA表观遗传修饰的定量分析与原位成像

卓颖 教授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时间:2024年4月13日(星期六)16:30

地点:思明校区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厦门大学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4年4月11日


报告人简介:

卓颖,西南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和2009年在西南大学先后获得分析化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9年至今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33岁破格晋升正高职称。致力于发光分析的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原理的研究;通过设计功能化的核酸纳米结构信号开关,构建了一系列检测疾病标志物,如蛋白、基因及表观遗传物质的高灵敏生物传感技术与方法。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 Adv.J. Am. Chem. Soc.Chem. Sci.Anal. Chem.Biomaterial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96篇,h-index 55。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等国家和部省级项目8项;2019年入选首批重庆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作为主要完成人,两项研究成果先后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受邀担任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编辑顾问委员(Editorial Advisory Board)、学术期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电化学》青年编委。

报告摘要:

DNA和RNA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水平及其相关蛋白酶的表达水平对评估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表观遗传学研究将有助于分析疾病与基因组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随着核酸纳米技术的发展,DNA纳米器件由于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精确的可编程性在生物传感,分子成像等方面表现出卓越的优势。最近,我们将DNA纳米器件、DNA构型转换与生物正交反应等相结合构建了多种生物传感器用于表观遗传修饰相关研究,包括以下方面:①基于目标物转换与有序DNA轨道构建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策略;②基于表观遗传修饰相关蛋白酶介导的DNA构型转换构建电化学发光传感策略;③基于生物正交反应原位靶向构建荧光生物传感策略。以上策略的构建为DNA/RNA表观遗传修饰及其相关蛋白酶的高效识别和甲基化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为实现精准原位成像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