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RNA展示技术的环肽类药物从头发现
尹贻贞 教授
山东大学
时间:2023年12月6日(星期三)10:30
地点:思明校区同安二106会议室
厦门大学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3年11月28日
报告人简介:
尹贻贞,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3月博士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药学府创药科学专业,师从于日本药学会前会长Shigeki Sasaki教授;自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先后在日本东京大学担任特任研究员及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合作导师为2023年沃尔夫化学奖获得者Hiroaki Suga教授。近五年来的工作主要围绕着“含非天然氨基酸环肽库的构建和基于靶标的环肽类药物的从头发现”展开。迄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ell Chem. Biol.、J. Med. Chem.、Acta Pharm. Sin. B、Bioorg. Chem.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5篇。荣获青年多肽科学家奖、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等奖励和称号。
报告摘要:
环肽类药物是一类介于小分子与抗体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中分子药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广泛的生物活性。一些已上市的环肽类药物,如环孢素、达托霉素、短杆菌肽、去氨加压素及奥曲肽等,不仅具有较强的抗蛋白酶水解的能力,而且部分药物还可以实现口服。其成药性一方面是源于环状结构,另一重要的因素则是非天然氨基酸砌块,如D-型氨基酸,N-甲基氨基酸等。但是这类含非天然氨基酸环肽类药物的来源却极大地受限于天然肽或天然产物以及其类似物。因此,通过人工构建具有丰富结构多样性的含非天然氨基酸环肽库来进行环肽类药物的从头筛选有助于拓展环肽类创新药物来源并加速其发现。本报告将介绍通过灵活体外翻译(FIT)系统来实现一些非天然氨基酸的核糖体翻译,进而构建含非天然氨基酸环肽库(库容量10的12次方以上),以及通过随机非经典多肽整合发现(RaPID)技术来开展基于药物靶标的环肽筛选的相关工作。包括:(1)L-碳硼烷丙氨酸的核糖体翻译及含碳硼烷环肽的筛选;(2)硒代半胱氨酸以及非天然二硫键导向支架的体外核糖体翻译,及其在多元环肽库的构建和筛选中的应用;(3)可阻断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环肽类药物的从头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