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电子传递效能与慢性炎性疾病
赵云罡 教授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天津市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时间:2021年5月14日(星期五)10:00
地点:卢嘉锡楼202报告厅
厦门大学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21年5月9日
报告摘要:
生物力能学的研究主题是线粒体呼吸链的结构与功能。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近年来被大量研究重新认识。它不仅仅是能量的印钞机,同时还是活动性细胞的活性氧发生中心,亦以启动凋亡的形式成为细胞生存与死亡的决定者,其形态学的动态变化与质量控制成为癌症研究、慢性疾病研究以及细胞代谢研究的热点。我们曾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线粒体自由基代谢与能量代谢平衡”的概念,并基于此对线粒体维护生命健康做出一些研究。尽管线粒体是细胞活性氧的发生中心,但由于自由基代谢平衡的存在,使得细胞内氧化还原状况处于一定的稳定状态。我们提出:适当的氧化还原状态不仅是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亦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一旦线粒体功能发生障碍,必然导致氧化应激,而氧化应激是疲劳和炎症的基础。由此,我们合成了一系列化合物,以调控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流速的方式减缓运动性疲劳,应对因氧化应激和炎性造成的各种疾病(比如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及慢性肥胖等),并希望据此开发抗衰老的制剂。同时,作为细胞器,线粒体与细胞核存在着必不可少的Cross Talking,线粒体氧化应激导致的功能障碍必然会引起细胞核的反馈性调控。我们将目光聚焦于线粒体内miRNA的表观遗传调控,首次发现了若干核编码并定位于线粒体的miRNA,并证实了其在抗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报告人简介:
赵云罡,1971年出生,南开大学理学学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曾在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瑞典Karolinska分子医学与外科学系和Karolinska环境医学研究所进行科研教学工作。目前任职于天津体育学院。从事线粒体生物学研究22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概念并广泛应用于医学界。目前研究工作聚焦于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与慢性炎性疾病以及运动调控脑和心脏等远端器官的线粒体功能的分子机制等方面,相关研究工作已发表SCI论文30余篇。回国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项,参与国家973计划重点专项等项目4项。中国解剖学会运动解剖学分会常务委员,天津心脏协会基础专委会常务委员,天津细胞生物学会理事,天津生理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