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发布日期:2020年01月10日    浏览次数:

学术报告:左小磊研究员(2020年1月14日)


电化学生物识别界面调控新方法


左小磊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0年1月14日(星期二)15:30

地点:同安二106教室

厦门大学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020年1月10日


报告摘要:

生物探针的界面自组装及其精确调控一直是制约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发展的瓶颈问题,直接关系着生物探针的识别效率、识别速度和特异性等关键指标。我们致力于将DNA纳米技术与界面生物分子的自组装精确调控相结合,可以在纳米级精度,实现生物分子的界面调控(包括对生物探针的组装密度,空间取向等)。在利用四面体DNA三维纳米结构作为生物传感新平台的基础之上,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尺寸大小的新型四面体,可在2.38-12.8纳米之间精确调控DNA探针之间的纳米距离, 并通过电化学,荧光,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对这种界面进行了表征与测定, 并深入探讨了DNA探针的识别效率和速度与探针之间距离的密切关系。我们称此技术为“跨尺度的界面精确调控”,即传感界面具有纳米级精度的调控特性,同时又可以实现宏观尺度的制备。纳米级精确调控保证了传感界面的快速传质过程,而在宏观尺度的制备保证了极低浓度的靶分子与探针的碰撞几率。充分利用DNA纳米结构精确可调的特点,进一步发展了针对蛋白质、核酸(DNA/RNA)、小分子等不同分子水平靶标的高灵敏检测方法。基于这一精确自组装策略发展的通用生物检测平台为实现多分子水平肿瘤标志物的联合奠定了基础,为实现癌症早期精准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报告人简介:

左小磊,上海交通大学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长期从事生物传感、三维框架核酸等领域的研究。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Nature Protocols, Chem. Rev., JACS,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Nano Lett.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论文SCI他引5000余次。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CAIA奖)(2017,第一完成人)、上海市曙光学者(2018)、上海市浦江人才(20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