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验室动态 > 正文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7日    浏览次数:

学术报告:孙佳姝研究员(2019年5月20日)


微流控肿瘤液体活检技术


孙佳姝 研究员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时间:2019年5月20日(星期一)10:30

地点:卢嘉锡楼215会议室

厦门大学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9年5月17日


报告摘要: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癌症死亡率在世界各个国家均位于前列。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标志物,不仅可以辅助诊断某些类型实体肿瘤,而且能够监测复发,评估疗效,是无创肿瘤筛查方法。针对细胞外囊泡分离分析需求,我们构建了基于λ-DNA黏弹性分离与核酸适体识别的微流控分离分析芯片,根据EV不同亚群(外泌体、微囊泡及凋亡小体)的尺寸差异,在细胞培养基或血清样本中无标记、精准分离EV亚群,同时利用核酸适体高灵敏检测单EV的表面蛋白。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分析EV亚群的物理与生化特征,提出微囊泡可有效地区分乳腺细胞系及II期乳腺癌患者的免疫组化HER2表达。为了将EV检测真正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及疗效监测,构建了微流控热泳适体传感器(thermophoretic aptasensor, TAS),无需预先分离和纯化EV,直接在1微升血清样本中检测与多种核酸适体共轭的EV,获得EV表面蛋白组学;开发机器学习算法,根据EV表面蛋白信息实现六种高发恶性肿瘤的自动分类及分期。

关键词:微流控;肿瘤细胞外囊泡;液体活检


报告人简介:

孙佳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年),北京市科技新星(2016年)。2010年获得美国范德堡大学博士学位,2011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要从事癌症早期诊断及纳米生物医学研究,在微流控芯片肿瘤液体活检技术、微流控精准合成系统构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已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Nat. Biomed. Eng.,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ACS Nano, Nano Lett等国际高水平期刊。